成祥坤/月光照见乡愁论坛股票配资
——读林永望《望乡》诗
作者:成祥坤
中秋前夕,手机莹光照亮故乡同窗的问候:“今年中秋节回山东老家否?”指间林永望的诗集,恰好翻至《望乡》篇,“天长漏永/往事成空”几字忽如银针入胸,让蛰伏二十五年的乡愁瞬间苏醒,齐鲁大地的风霎时穿透了天府之国的夜。
一别四分之一世纪,乡音早已被异地的雨水稀释成模糊的调子,唯独那些被母亲炊烟熏过的黄昏,仍在记忆里保持着锋利的轮廓。诗中游子在天涯极目断肠的眺望,原是所有异乡人共享的隐痛。每至中秋月盈,骨血里属于齐鲁大地的基因便开始躁动——分明是“遍插茱萸少一人”的古诗,竟成了游子命运的注脚。
暮色浸窗时独对清茗,看热气氤氲成故乡的雾。茶烟里浮起打麦场金黄的麦浪,祖父烟袋锅明灭的火星,还有老屋檐下那串红辣椒灼目的色彩。那些被光阴稀释的画面,在凌寒君永望兄《望乡》“无处觅芳踪”的吟叹中愈发清晰。母亲坟前的青草应当枯荣了,而我只能用漂泊的掌心接住异乡的雨水,汇聚成心底那片永远无法干涸的思念之湖。纵有千言万语,也无法与人诉说。时间可以淡忘一切,却淡忘不了思念……
展开剩余65%年岁愈长,乡愁愈显出锋利的质地。少时只道鲲鹏振翅九万里是何等快意,而今却在“折羽鲲鹏”的意象里照见自己的容颜——眼尾的沟壑盛满了岁月的风沙,鬓间霜色染着府河的月光。所谓思乡,原是灵魂深处永不结痂的创口:每次雨前隐隐作痛的旧伤,每次望月时不由自主的眺望……
此刻月光正漫过书案,将诗集上的铅字浸润得模糊又明亮,仿佛时光在河流字里行间缓缓涌动。我知故乡亦是望着我的:用泰山晨雾的轻柔,用黄河故道的沉沙,用孔庙古柏延伸的年轮。那些被岁月篡改的街巷,终将在诗人林永望《望乡》一诗的字句里重新显影,成为游子跨越山海,也要归去的坐标——哪怕乡愁已让我们“憔悴颜容”,仍要向着月光照彻的方向,踉跄而行。
在这清辉倾泻的夜晚,我终于明白——乡愁从来不是地理的遥隔,而是时间的褶皱里那些不曾老去的瞬间。哪怕容颜已改,步履蹒跚,只要还能在某个中秋夜仰望同一轮明月,故乡就永远是我灵魂的锚地,是跨越千山万水也要回去的精神原乡。那轮明月照过孔孟故里,照过泰山之巅,此刻也照在我异乡的窗台——原来我们从未真正分离,只是以不同的方式,共享同一片月光。
成祥坤于2025年9月3日于成都
(作者系西藏航空传媒总经理)
诗人林永望简介
诗人原名:林永望(曾用名:凌寒),字长焦,号寒山居士,别名凌云客。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、佛山市作家协会常务理事、佛山诗社社委,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员、佛山市艺术摄影学会会员,汕尾市书法家协会会员,先后在国家党政部门和新闻机构任职,广东省第六批援藏干部,在新华社、中新社、中央电视台等国内外媒体上发表新闻、诗歌、散文、小说等作品达1000万字。
出版有《青苹果的透视》《何处是归程》《陌上花开》《把琴弦挂在天上》凌寒文集,以及《行吟中国》凌寒旅游诗文精选等。
创作有歌曲《雪域蓝——写给西藏公安民警的散文诗》《天上鲁朗》《进藏干部之歌》《赴你之约——写给援藏干部的情书》《父爱》《追风少年》《狂草》《望不见故乡·贺兰山缺》《秋天的情话》《峭春风·桃夭》《堵》《累了,睏了,睡了》《岁月静好——写给生命羁旅》《关山月》《搁浅——致我们逝去的青春》《秋风画帘来》《翰墨入酒》《凌云客歌·醉今宵》《天上人间》等。
发布于:广东省中融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